“思政课要讲到青年学生心里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5-2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 高校思政课听课记   

     “根据专家的行程安排,我的课正好赶在这个时间段,就被选上了。”5月26日上午,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门口,思政部教师梁延霄笑着说,如同中了彩票般惊喜。

    “这堂课主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。我用4个字概括就是‘文化自信’。”梁延霄告诉记者。

    铃响,10点05分。F102教室。2016级两个专业、4个班、120名学生,教室的前排座位满满当当。

    “同学们好!今天我们来学习‘五位一体’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,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资料。”梁延霄点开电脑,幕布上出现了近期热播的“一带一路”北京城市宣传片。

    “同学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?”“故宫”“国旗”“饮食”“舞蹈”“茶叶”“中医”……学生们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看到的元素。

    “这些元素的共同属性是什么?”“文化。”学生们的回答异口同声。

    抛砖引玉,梁延霄引导学生解读出本次课程的第一个关键词:文化。

    “看完这个视频,大家最大感受是什么?”“爱国”“自豪”……视频的画面碰触了每一个人的神经,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“对,这就是第二个关键词:自信。”

    “‘欲人勿疑,必先自信。’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进行过很多阐述,为何要如此重视文化?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?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。”梁延霄引导着学生的思绪,走进了博大精深、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……

    “优秀的文化、国家的强大、人民的力量,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。”梁延霄用丰富的知识、爱国的激情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个人。

    45分钟的课很快结束了,学生们有些意犹未尽,纷纷围着讲台向梁延霄请教。“工作11年,尽管我也参加过教学类比赛,但像这样教育部派专家听课、现场指导还从来没有遇见过,还是有些紧张的,早上还想着要穿什么衣服、需不需要化妆呢。”梁延霄走下讲台,依旧保持着为学生讲课时的生动话风。

    “整天面对一群95后的年轻人,我这个70后‘老教师’得想着法子跟他们打成一片,要让学生参与进来,真心喜爱思政课并终身受益,这也是我们所有思政课教师共同的目标。”梁延霄说。

专家点评

    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燕连福:

    这堂思政课,梁延霄老师准备充分,有故事、有案例,讲理论、讲问题,师生能够互动,课堂氛围活跃。

    这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,通过视频把学生迅速引入课堂,谈感受、问问题;课堂案列运用巧妙。比如,“汉字治病”的案例很好地把文化自信以小见大地展示出来,让学生探究文化自信的根源;教具的使用富有创意,用学生制作的京剧脸谱、中国结等,让学生有强烈的获得感。

    针对这堂课的教学提几点建议:一是互动要点面结合,既要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,也要抓住授课重点,老师要在学生发言基础上,追问学生、反问学生、引导学生。二是思政课需要在讲知识的基础上,进一步讲人生讲道德、讲政治讲价值,既传道授业,也解惑明理,这样思政课会有更高的境界,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
    (本报记者 曹曦 采访整理)